查看原文
其他

书天堂 | 试卷不糊名的唐代科举与行卷之风

程千帆 碎金书坊 2023-05-18


行卷之风的由来


所谓行卷,就是应试的举子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以前送呈当时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文坛上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司即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1] 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的一种手段。这也就是一种凭借作品进行自我介绍的手段;而这种手段之所以能够存在和盛行,则是和当时的选举制度分不开的。原来,唐代科举考试的试卷是不糊名的。[2] 因为不糊名,所以某年某科有谁参加考试、哪本试卷属于谁,都是公开的。这就使得主试官除了评阅试卷之外,还有参考甚至于完全依据举子们平日的作品和誉望来决定去取的可能;也使得应试者有呈献平日的作品以表现自己和托人推荐的可能;也使得主试官的亲友有代他搜罗人才,加以甄别录取的可能。洪迈《容斋四笔》卷五,“韩文公荐士”条云:

唐世科举之柄,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故其取人也,畏于讥议,多公而审。亦有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若贤者临之则不然,未引试之前,其去取高下,固已定于胸中矣。


这段话比较扼要地指出了在试卷不糊名这种制度之下出现的种种情况。我们知道,唐代的科举制度是由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嬗变而来的,而九品中正制的举人,虽然往往是极不公正的,却同时也是公开的而非秘密的。唐代的科举考试采取了试卷不糊名的方式,使主试官得以审查应试者平素在学业上的表现,可能是九品中正制遗留下来的影响。另外,将自己的作品送请有地位、有学问的人看,希望得到他们的揄扬或教益,这也原是古已有之的。[3] 不过到了唐代,文士们更利用了这种办法来为争取进士登第服务。这就使之形成一种风尚,有别于通常的投送卷轴,而且出现了行卷这个专称。



洪迈(1123年-1202年),字景卢,号容斋;饶州鄱阳人(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洪皓第三子。南宋名臣,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以笔记《容斋随笔》、《夷坚志》闻名于世。


助长行卷之风的,主要是那些在社会上、政治上、文坛上有地位的人,还有那些与主试官关系特别密切,因而可与之通榜,即共同决定录取举子的名单的人。王定保《唐摭言》卷八,“通榜”门载有四个例子,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是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郑颢知贡举,竟托崔雍为榜。崔雍提出名单以后,这位主司又一无更改,即行公布。在一般情况下是通榜的人可以参与机密,决定及第人的名单和名次,如钱易《南部新书》癸卷所云:贞元末,许孟容为给事中,权文公任春官,时称权、许。进士可不,二公未尝不相闻。 凡是接受了举子呈献行卷的人,他们既可直接推荐于主试官,也可间接推荐于通榜者,而有力的推荐者,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成了通榜者了。举子们将行卷投给他们,以求赏识,是很自然的。

但试卷不糊名和主试官及其通榜者可以依据举子们平日的成就与声望决定其去取这些事实,只能解释行卷的风尚何以能够存在,而不能充分地解释它何以十分盛行。因此,有必要继续指出:第一,行卷的风尚是和当时贡举诸科目中出路最好因而最受重视的进士科紧密地联系着的;而第二,它又是和进士科的去取以文词优劣为标准紧密地联系着的。




注释 [1]唐初的科举考试,本由考功员外郎主持,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以后,才改由礼部侍郎主持,并成为定制。偶尔由其他官员主持,则称为“权知贡举”,表示是一种特殊情况。关于由考功员外郎改归礼部侍郎主持的缘由,据《唐摭言》卷一,“进士归礼部”门的记载,是因为“庭议以省郎位轻,不足以临多士,乃诏礼部侍郎专之矣”。刘肃《大唐新语》卷十,“厘革”篇所记同,盖即《唐摭言》所本,惟“礼部”误作“吏部”。 

[2]关于唐、宋时代科举考试由不糊名而糊名的情况,详见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七,“糊名”条及黄汝成《集释》。唐制,举子在礼部通过考试后,称为选人,他们还要在吏部通过一场释褐试,才能担任官职。武后时,曾“敕吏部糊名考选人判,以求才彦”(《旧唐书•刘宪传》)。“策贤良方正,诏吏部尚书李景谌糊名校复。”(《新唐书•张说传》)随后又“以为非委任之方,罢之”(《新唐书•选举志》)。这都是属于吏部考试选人,而非属于礼部考试举子的事。所以顾炎武特地指出:“糊名已用之选人,而未尝用之贡举。”有些著作,如吕思勉《隋唐五代史》第二十章第五节“选举”上及陈登原《国史旧闻》卷二十七第三百二十七条“科举关防”都将礼部试终唐之世未尝糊名与吏部试在武后时一度糊名混为一谈,是不对的。 

[3]试举一个有名的例子。《世说新语•文学》篇:“锺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面急走。”(末句,有些本子作“便回急走”,《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五及卷三百九十四引作“面便走”,均较可通。)




本书由著名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的代表作《古诗考索》与《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合刊而成。《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全面考察了唐代行卷之风的由来、具体内容以及对唐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古诗考索》收录了程千帆先生关于古典诗歌研究的三十二篇代表性文章,按照写作时间、行文体式的不同,分为上、下两辑。

程千帆(1913-2000),著名中国古代文史学家、教育家,南京大学教授。1928年入金陵中学,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历任金陵中学、金陵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职。1978年任南京大学教授。程千帆是公认的国学大师,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均有杰出成就。

往期回顾

月度新书 | 2016年6月·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新书(文史类)

新书坊|《秩序的沦陷》(精装本)

新书坊 | 贵族政治与战争的道德——西塞罗政治思想综述



谢谢观赏



碎金书坊

“碎金书坊”为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类图书宣传公共号。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送上商务印书馆最近出版的文史类新书书讯书摘,也将一一请出深藏在经典好书背后的作者、译者、责编,与读者共话那些令人无比着迷的思想与发现。

碎金中自有真知,期待着与您的相遇。


微信号:cpclassic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